• 
    
      <pre id="x3igm"><strong id="x3igm"><xmp id="x3igm"></xmp></strong></pre>
    1. 媒體報道 您當前位置是: 網站首頁 > 媒體報道

      【光明網】當前應如何推動民辦本科高校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1-31 16:30:00      

        作者:黃南松(廣州南方學院副校長)

        我國高等教育近10年在規模上已實現跨越式發展,據教育部統計,2021年高校學生總數為443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57.8%(2012年為30%),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接下來,我國高等教育最迫切的是要實現從重數量到重質量的轉變。高質量發展,其應有之義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這也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各項政策的根本要求。

        民辦本科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發展迅猛,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總數占比已達1/3),辦學條件持續改善,特別是其中部分高校通過努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高等教育規律認認真真抓內涵建設和發展等,其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但是,毋庸諱言,作為一個整體,民辦本科高校離“好”的標準還有較大距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缺乏保障措施。二是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優,青年教師和退休返聘教師占比均偏高,自有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偏少。不少教師缺乏進取意識,自我發展的內驅力不足,再加上應用型師資缺乏,嚴重制約了民辦本科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三是育人體系仍待完善。民辦本科高校生源素質參差不齊,整體而言,學生的自信心和內驅力不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足。民辦本科高校亟需完善育人機制,改進學生工作方法,使學生指導工作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型。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尚未形成,嚴重影響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大多數民辦本科高校應用型師資匱乏,產教融合深度不足,培養方案的適配性和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不強,使得人才培養與產業的需求匹配度不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現階段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推動民辦本科高校的高質量發展。

        構建確保辦學經費安全、依法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

        當前民辦本科高校的辦學投入不足,一方面,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學費和住宿費,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很多學校投入辦學的費用連收入的六、七成都未達到,導致生均教學經費、教師薪酬待遇、師均培訓進修經費和科研經費偏低,辦學條件不良,無法支撐高質量發展。因此,當前首要的是必須構建起一種確保辦學經費安全、依法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

        首先,民辦本科高校要依據《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和《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全面加強學校黨建工作,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引導學校依法辦學、規范辦學、誠信辦學,建立健全黨組織參與決策和監督制度,保證黨組織在重大事項決策、監督、執行各環節充分發揮作用,防止辦學經費被挪作他用。

        其次,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對舉辦方是否存在抽逃出資、挪用辦學經費的行為,包括對非營利性學校與利益關聯方所簽訂的協議,切實履行監管之責,并提高辦學投入所占比例在年度檢查時的權重。同時,會同財政部門對規范辦學、年檢優秀的學校加大獎補支持力度,引導、鼓勵民辦本科高校高質量發展。

        構建合法、科學、民主的學校治理體制

        推進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鑒于民辦本科高校的治理現狀,構建合法、科學、民主的學校治理體制是民辦本科高校依法治校、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沒有這一基礎,遑論民辦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各民辦本科高校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及經省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核準的學校章程,構建“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董事會決策,校長受權治校,監事會監督,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生會民主參與”的治理體制,建立健全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規章制度體系,強化內部治理,規范辦學行為。根據民辦本科高校的現狀,當前尤其要強調兩條:第一要確保董事會是學校的唯一決策機構,舉辦者個人不能取代董事會或凌駕于董事會之上,舉辦者也不能通過另設機構取代董事會或凌駕于董事會之上。董事會的權限和議事規則必須依法依規得到保證。第二要確保校長依法獨立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的職權,校長的合法職權不能被侵蝕。為此,省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應切實負起檢查和監督之責。

        為了保證上述治理體制建立并有效發揮作用,教育行政部門應依據《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在保障民辦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同時,進一步規范民辦學校的運行和管理,切實負起檢查和監督之責。同時,建議每年組織民辦本科高校舉辦者及董事會成員進行政策法規專場培訓,幫助他們了解舉辦者與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和權責邊界,了解有關部門對學校檢查、評估的各項標準。

        構建“引得來、留得下、用得好”的教師發展機制

        為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進行全面部署。此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2022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要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民辦本科高校應依據上述文件精神,構建一套“引得來、留得下、用得好”教師發展機制。

        一是在優化教師學歷學位、年齡、知識、職稱結構的基礎上,大力提高教師待遇,為教職工購買補充養老保險,改變民辦本科高校教師薪酬和養老待遇低于公辦本科高校的現狀。

        二是完善評價激勵體系,開展教師分類管理改革及完善職稱評審機制。各民辦本科高校要借助教育評價改革的契機,充分利用自身體制機制的靈活性,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教師的崗位特點,落實教師分類管理,確定不同工作任務,制定分類評價辦法和職稱評審標準,激發廣大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三是要堅守大學文化。要明確大學職能部門的職責首先是服務,管理人員要將服務于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放在首位,尊重教師和學術權利,全力破除行政文化和企業文化的弊端。

        目前民辦本科高校都定位為應用型大學。為了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就需要建設以應用型為主體的師資隊伍,各高校有必要從政行企引進一批具有多年工作經驗且符合高校教師標準的人員擔任學校的課程教師或專任教師。然而,根據目前的政策,這部分人員進入學校仍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獲得教師資格和參加職稱評審,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人社部門聯動出臺新的政策解決這一嚴重制約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構建“悉心引導、自由選擇”的學生成長機制

        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為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提供了重要遵循。民辦本科高校需要針對多數學生自信心和內驅力不強的問題,下大力氣構建“悉心引導、自由選擇”的學生成長機制。

        一是完善入學教育機制,幫助學生盡快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探索設立新生書院、一年級學生工作部等學生工作體制機制,制定契合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學生成長教育方案,幫助學生入學之后能盡快確立目標,建立自信,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最終形成良好學風。

        二是完善育人機制。第一,要落實一線教師承擔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將育人職責納入聘用合同,進行年度和聘期考核,鼓勵教師引導學生朝著確立的目標發展,帶領學生進入自己的項目團隊、指導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各種學科性競賽,等等。第二,實施輔導員提質計劃?,F在的高校輔導員基本上為新近畢業的碩士生,其素養、知識結構和人生閱歷尚不足以支撐他們有效地解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所有問題。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民辦本科高校從時代楷模、改革先鋒、道德模范、企業骨干等群體中選聘校外輔導員,并允許他們合理取酬,將他們充實到輔導員隊伍之中。

        三是在對學生悉心引導的同時,還應創造條件實行完全學分制和專業自由選擇,鼓勵專業交叉和融合,使學生不僅可以選專業,而且可以選課程和教師,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構建產教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深化產教融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內涵,并將產教融合的范圍從以職業教育為主延伸到以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并重的整個教育體系。2019年,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印發的《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在具有較強的經濟產業基礎支撐和教育人才資源相對集聚的地區,試點建設產教融合型城市,圍繞產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創新,統籌推進發展規劃和資源布局、人才培養改革、重大平臺載體建設等改革創新任務。

        作為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是民辦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為了構建產教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當前,需要將以下幾方面的工作落實好:一方面各校要高度重視,深化認識,將探索興辦示范產業學院、現代產業學院作為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可將產教融合建設績效(包括示范產業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納入各類教學評估體系。同時,組織制定應用型高校一流課程的標準,推動民辦本科高校把課程建設作為教學質量提升的核心。同時,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出臺各項支持產教融合的具體措施。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編審:學校新聞宣傳中心

      上一篇: 【羊城晚報】廣東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多位省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下一篇: 沒有了

      小草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2. 
      
        <pre id="x3igm"><strong id="x3igm"><xmp id="x3igm"></xmp></strong></pre>